一、可行性未来
探索设计方法Future Casting
未来可能是什么样?
未来时代增强了人们的直接联系,更大范围实现个人的愿望。企业提供的服务更加完善,利用超本地网络,P2P市场,个性化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新的服务使我们能够以更有效的方式获得我们需要的东西,这意味着人们支付访问和体验更加便捷。
共享合作的未来时代,有什么内容资源可以分享,更深一层次的交流与认知,人与人,物质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未来时代的共享假设。思维扩散的未来世界;通过技术和设计,实现现在不能享受的生活,机器辅助人类,实现能力进一步提升,使人的心理和身体更好的体验。自动生活的未来时代,软体的服务,有效节省时间,简单的机械劳动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未来世界情境蓝图,人工智能说明手册,开发人工智能,每一天要摄取多少的水果,人工智能知道你的摄取量。智能体验概念草图,例如:平面,你要怎样让它智能化运作,如何体验和改善生活。
当你开始一个新的设计时,你应该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客户需要什么?首先要有清晰的目标,知道要做什么;其次,抽象的目标,不会很明确的说,而是定义设计的研究方法,如何构思现代设计的延伸,第一部分建构网站,下一步以同样的方式但是要融入更丰富的内容;最后,功能到问题,期待需求如何转化为行为,灵感,设计师通过与用户交流,搜寻能够找到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对于未来:更明确的目标,未来的商业模式,产品给大家的体验。情境的微化,帮助设计师思考,如何让产品给客户创立完全新的体验,但作品是要有价值的体验。从因子的收集到大趋势分析,通过education--corporate—consultancy的过程,成为一个怎么样的公司。研究定义发现,对未来的趋势归类预测分析,不同的设计方法流程的探讨,聚焦现在设计研究状况,再做趋势研究,帮助我们讨论思考,到底要做什么,避免做什么,最后留下需要讨论的内容,根据思想方向,选择可行性未来世界去实践。
设计具有使人相信的力量。
二、智能化产品设计思考
ICX Product Design Thinking
AI 如何支持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人和机器的爱情故事,它是通过怎么样的方式设计出来的?人和机器是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基于什么,如何达到平衡?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心态认识到机器是由人创造的,所以它必然是以人为中心、可以服务于人的设计。
当我们在开发人工智能服务时需要思考什么?首先,认知的智能体验要超越用户体验本身。其次,怎样利用和采纳认知计算,为我们的情感化模式带来一些内容。最后,使智能化系统匹配人的认知过程和流程。智能服务是否能够将静态转化为动态,动态是否比静态更符合人的认知方式。
我们今天面对怎样的问题?怎样利用这些问题找到设计机会?从用户角度看,主要有体验、系统+AI、数据问题。数据本身是传输的媒介,它散布在不同的格式、角落当中,需要设计交互机制,让用户适应新的AI场景,让用户自发Training,让数据变得有用。由此引申出三个问题:我们应该选择一种怎样的AI,被选择的AI应该具备什么能服务于我们的能力,被选择的AI应该具备怎样的思考。AI可以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Augmented intelligence或Alien intelligence。Augmented intelligence能帮我们更好的理解以人为中心的设计。选择能够连接、推进人与人关系的AI类型,被选择的AI需要具备利用技术扩增知识的能力,被选择的AI需要具备感染力和感知周围环境的思考,这是一种模拟人类大脑思维方式的Formulative thinking而非传统从问题到执行的Formulated thinking。
“技术创造了可能性和潜力,但是从根本上来讲,未来选择的决定权在我们手中。技术不是宿命,我们塑造我们的宿命。”
三、品牌案例分析
Cause Studies of Brand Design
什么是品牌?品牌应当如何设计?
李冠儒老师在下午的讲座中从资深设计师的角度与我们分享了他对于品牌设计的经验。
他认为品牌形象IP化、视觉基因生态化是品牌设计中最重要的两条经验,设计师应当从从仅仅设计平面元素转变为更像是设计一整套规则,以适用于公司的各种广告与周边,从而增加品牌的辨识度和资产,成为信息的入口。
品牌形象IP化凝练了公司的核心价值并且适应于当前碎片化的媒体传播,更在公司日常的运行中提高了执行效率。而视觉基因生态化则将IP化的公司形象的可能性极大的拓展,成为高度统一的生态化的工具箱,适用于公司的各种活动,反过来加强了公司的辨识度。
从设计特定的元素到设计一种可适用于各种场合的原型(Prototype),品牌设计师的角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设计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类似于古典的欧洲城市,在分享一个街区原型的基础上产生出了令人惊叹的复杂度和包容度,但在城市尺度上仍然给人以相似的体验。这或许预示着一种共享设计的未来——一种在共享原型基础上的开放性设计。
四、圆桌讨论
“城市、艺术、设计与未来”
三场课程结束后,激烈紧张的头脑风暴——圆桌会议开始了,四方当代美术馆展览总监刘林老师率先为大家展望了一个美好的“地形学”南京,并表示希望能够通过VR/AR和3D建模的技术,将民国的1928计划未落实的建筑为参展人呈现出来,以及通过AI的落地,能够从时空层次的复现南京的地形。
紧接着,苏豪丝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耿奇更是声情并茂地希望能够通过人工智手段对云锦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以及希望云锦丝织技术能融入现代设计与科技,使其能够得以留存和发展,之后艺术学院吴维忆老师和现代工学院的吕新杰老师结合其专业背景进行了对今日主题的见解。诸位老师见仁见智,思维碰撞,将课程主题融入南京本土,“接地气”又不失学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