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 DIG IT!: Maurice Benayoun虚拟现实艺术展

JUST DIG IT! Virtual Reality Art Exhibition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将于2017年12月20日至2018年1月20日举办“JUST DIG IT:Maurice Benayoun虚拟现实艺术展”暨“边界挖掘者”: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师生创作展。

本次展览由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主办,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南京大学美术馆协办,还得到了香港Osage画廊支持。此次展览联合展出国际当代知名新媒体艺术家、香港城市大学教授莫奔的 “Just Dig it”系列作品,以及莫奔教授与我校艺术研究院老师共同指导的南京大学学生作品。

此次展览将以新媒体为介,结合VR(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探讨当代社会中“沟通的障碍”,以实现艺术和科技的融合,反映传统与未来的共同关注,体现网络信息时代的人文关怀与现代性的反思,同时呈现一次创新艺术教育与艺术实践的成果转化范例。



研讨会:关于一系列平行悖论的讨论

主题演讲:魔镜探秘——追踪媒介交流中的障碍

主题演讲人:

  • 莫奔(Maurice Benayoun) ,法国先驱新媒体艺术家、理论家、策展人。

与谈人:

  • 鲁安东,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建筑学报》(英文刊)执行客座主编和英国AD客座主编。
  • 白龙(Andrea Baldini),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副教授。
  • 季鹏,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公共艺术系副教授、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实验艺术中心副主任。
  • 陈平,电影及戏剧制作人、策展人,现就职于南京艺术学院。
  • 陈静,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副教授。

时间:2017年12月20日,下午3-5点

地点:南京大学美术馆(仙林校区星云楼)


演讲摘要:

“数字计算和交流的前几十年都在强调“信息高速公路”的可能性。那时的一切都按照交通方式的模式去设想,只是简单解释了在交互和对话的进程和速度概念。

我从最开始将VR技术运用在艺术装置的时候(1993-1994)就在尝试通过使用视频进入VR、创造动态VR、音乐和对话空间化、动态模型等手段来增加产生交流的可能性。

不通过视频会议技术上允许的即时通信,我甚至故意延迟两大洲的会面时间,双方需要5天的才可见面。即时沟通的障碍不是技术限制,而是文化隔阂。

即使法国巴黎和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人们说着同一种语言,他们也必须深入挖掘以打通文化障碍,这正是位于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和蒙特利尔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艺术装置——《大西洋底隧道》的诞生理念。

从那时起,许多新的沟通架构都被设计为对交流障碍概念的再定义。Just Dig It!让我们重温之前的隧道记忆,通过深入挖掘去打通其他已发现或被忽视的障碍的可能性,挖掘南京和香港之间的新隧道——“边界挖掘者”展览将引起我们对网络时代中对话复杂性的极大关注。”

——莫奔


Conversation: on a series of parallel paradoxes

Keynote Speech: Tracking the obstacles in mediated communication: digging the magic mirror

Speaker: Maurice Benayoun,

Participants:

Andong Lu, Full Professor a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Nanjing University

Andrea Baldini, Associate Professor of Art Theory and Aesthetics at the Art Institute of Nanjing University

Peng Ji, Associate Professor at Department of Public ar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rts

Ping Chen, Film and Theater Producer, Curator.

Jing Che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Art Institute of Nanjing University

Time: 3-5pm, December 20, 2017

Loc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Museum, Fine Art

Speech Abstract:

“During the first decades of digit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the emphasis was put on the potential of the “information highways”. Everything was conceived on the model of transportation means, pipes rail and roads. The positive vision, back then, was a simplis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notion of progress and speed in transaction and dialogue. When I started working with VR for artistic installation (93-94) I tried at the same time to increase the potential of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video into VR, creating dynamic VR, spatialized music and dialogue, dynamic models… and I delayed the time of meeting between 2 continents. Instead of instant communication allowed by video conferencing technics, it took 5 days to meet. The obstacle to instant communication was not the technological limits but the cultural obstacles. Even between Paris (France) and Montreal (Canada), two locations where people speak the same language: French, visitors had to dig through the cultural obstacle.  This is how the Tunnel under the Atlantic is born, between the Pompidou Centre in Paris and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in Montreal. Since then, many new architectures of communication have been designed redefining the notion of obstacle to communication. Just Dig It! Allows us to revisit the memory of the former tunnels. It also offers the possibility to deeply dig through other well-identified or neglected obstacles. Digging new tunnels between Nanjing and Hong Kong, Border Diggers draw our attention on the complexity of dialogue in the networked era.”

——Maurice Benayoun


嘉宾简介:

莫奔(Maurice Benayoun),法国先驱新媒体艺术家、理论家、策展人。其艺术作品采用视频,浸入式虚拟现实、无线技术、表演、大型城市艺术装置和互动装置等多种媒体形式,荣获多项国际大奖,曾在巴黎蓬皮杜中心和香港等地展出。

鲁安东,清华大学学士,剑桥大学硕士、博士。毕业后任教于剑桥大学,当选牛顿基金学者、剑桥大学沃夫森学院院士(Fellow)。现任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建筑学报》(英文刊)执行客座主编和英国AD客座主编。曾应邀在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美国汉庭顿图书馆、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华美人文学会等做特邀讲座。他的文章发表在包括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D, arq: Architectural Research Quarterly,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Gardens and Designed Landscapes在内的国际期刊上。他与François Penz共同编写了 Urban Cinematic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1),与丁沃沃和Arie Graafland 共同编写了 Cities in Transition (NAi010 Press, 2015)。

白龙(Andrea Baldini),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副教授。先后在意大利锡耶纳大学、美国天普大学取得文本学和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波斯后项目距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学、艺术哲学与欧陆哲学。

陈平,电影及戏剧制作人、策展人。毕业于法国高等影视视听学院(ESRA)制片与发行硕士,他研究与策展的领域集中于独立电影和独立戏剧。他是中国独立影像展策展人及选片人、当代剧场青年邀请周(南京)联合创始人及艺术总监;他与诸多国际知名高等院校及艺术机构开展多个电影及戏剧的国际实践与研究计划。作为教师,他从2012年开始就职于南京艺术学院。

季鹏,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公共艺术系副教授、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实验艺术中心副主任。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自由艺术系和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获得设计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自由艺术系,任职于德国卡塞尔LOMA建筑、景观、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与德国卡塞尔GTL建筑、景观、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2006年至今,执教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陈静,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副教授。南京大学-杜克大学联合培养项目博士,莱斯大学赵氏亚洲中心博士后,莱斯大学人文学院访问学者。曾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2014年至今,执教于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