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生:艺术的田野与田野的美育

All Things Born: The Field of Art and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the Field

在一个数字和算法的时代,对物的精神的探寻不仅仅是某种浪漫化的怀想,更是一种行动的力量,一种联结的潜能。

在一个数字和算法的时代,对物的精神的探寻不仅仅是某种浪漫化的怀想,更是一种行动的力量,一种联结的潜能。这一探寻会自然地将我们带到田野,带到乡村。

继“物的精神:技艺的跨学科研究暨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技术学青年学者论坛”后,9月21~28日,“万物生生:艺术的田野与田野的美育”展览将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建良楼展出。展览呈现了参与“物的精神”会议的青年学者及学生团队此前在松溪跨学科测度工作坊的调研成果。我们从田野归来,期待下一次的出发。

雷德侯曾在其探讨中国艺术的专著《万物》中引用周敦颐《太极图说》言:“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目之所及即是万物,而生生何解?生生即不息,是顺应变化的易的哲学;生生即崇生,是尊重自然的生态之美。但这自然所化育的智慧和艺术,仍须回到自然本身的根基——田野,才能永续其勃勃生机。而当我们穿越“田野”这一层抽象的薄雾,真正要回归的,正是我们的乡村。

“万物生生:艺术的田野与田野的美育”是南京大学文科青年跨学科项目:“跨媒介的表演性与艺术的空间生产”的成果汇报展,也是参与南京大学新时代美育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青年老师们对美育事业的一次初步探索。展览记录了多位青年老师们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和艺术乡建领域的实践感悟与学术思考。乡村建设,学者何为?美丽乡村,艺术何为?我们希望由此开启更多的讨论和探索。

美以成人,各美其美。美育之路,与子偕行。